我国历史研究学者对于文化资源开发这个问题一向是非常慎重的,这是因为,开发和保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两个对立的概念。
在不断强调民族文化复兴的今天,经过几千年传承而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址,是应当受到民众的重视和保护的。
但是如果仅仅只保留着文化遗址和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貌,那么文化资源就并不能得到进一步的价值开发。
要想让文化资源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开发其价值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在文化线路和丝绸之路当中,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
文化线路这个概念,与人们常常说的丝绸之路之类的线型文化延伸结构有着怎样的异同?
如今的人们在进行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上又存在着哪些问题?
文化线路,概念界定
文化线路这个词汇,是在最近几年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当中新兴诞生的一个概念。
国家的历史研究学者目前对于这个概念的解释还不够深入,界定也不够清晰,所以人们尚未形成对这一概念的普遍认知。
从现存的各种文献资料上来看,文化线路这个词汇并不仅仅指一条独立存在的线路。
实际上文化线路更像是一种网状结构,像是一种经纬组合,囊括了这条线路之上的所有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还包含着众多生态景象。
就拿丝绸之路来举例,丝绸之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与文化线路并不能划等号。但是丝绸之路在新疆的那一段线路以及其辐射的种种结构,确实可以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文化线路。
从物质遗产上来看,这里的文化线路包括了新疆的农业种植传统工具、特色传统建筑以及坎儿井等实际生产劳动过程当中所凝结的关于劳动人民的智慧。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层面上来看,这里的文化线路包含的内容就更多了。
新疆地区古老的祭祀仪式,宗教仪式以及民族文化和文字,再加上各种民歌的传唱,这些已经失传或者还在流传的种种文化内容,都共同构成了璀璨的非物质文化文明。
所以我们在谈论文化线路时,并不仅仅是在单纯谈论路线上的延伸或延展,实际上我们谈论的更多的是关于文化层面上的东西。
也就是说,文化线路包括了许多肉眼无法看见的文化资源,而这种文化资源如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必将产生极大的社会价值。
提到文化这两个字,人们当然会想到所属区域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当今社会所存的种种文化资源。
但大家往往会忽略一点,那就是文化线路还包括了整个网络当中的生态环境。
比如说柘厥关,毫无疑问,这里是是历史的产物,同时也体现了古时人们高超的建筑审美和工艺,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但是这里的文化价值,完全脱离不开这里的生态环境。
这里依山傍水,与确勒塔格山、渭干河形成了一个相当和谐的整体生态圈。不管是高山河流还是周边众多的生态圈层都共同构成了这样一个富有价值的整体。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文化线路是更加广阔的概念。只是现在的历史文化研究水平,还不足以对文化线路这个相对高深的词汇去下一个明确的概念。
而文化线路如果要想在新时代的发展当中焕发出新的价值,那么其资源保护就必须与文化旅游这个新兴的产业结合起来。
文化旅游代表着市场对于文化资源的认同,只有文化资源转化出了市场价值,资源才具有可开发的空间。
如果文化产地的种种文化因素不能与市场有机结合,那么再精彩的文化遗产最终也会渐渐归于沉寂。
当今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经济规划建设,其实就是对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一带一路围绕着的核心正是古时候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保护路文化资源的同时,沿途的国家也在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当中,使一带一路的遗址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在谈论新疆这一带的丝绸之路时,文化线路既包含了丝绸之路上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特征,又囊括了更加广泛的内容。它所见证和承载的,其实也是古时候的人类生活变迁。
一般来说,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的文化线路,通常都是古代人们进行物质文化交流时的重要地段。
这一地段人来人往,并且还包括了中原的文化和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也见证着贸易体系的逐渐繁荣。
最后,文化线路不仅强调文化价值的重要性,还强调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
比如说新疆这一段的文化线路,它既包容了中原文化的特征,同时又吸纳着周边的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又分为多种种类,不同的种类在文化交流当中逐渐碰撞,并产生了新的火花。
因此,若是丝绸之路上的这一段路线被界定为了文化线路,那么它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就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在开发文化资源上,我们也应当注意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就拿库车到新和之间的这一段路段来举例,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样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的。
开发现状,诸多问题
提及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这个话题众多,关心和保护历史文化的热心人群总是会有许多争议。人们总是不约而同的想到上世纪50年代的北京,想到那段关于保护北京古城墙的历史。
当时,北京城内的不少现代化建设专家都提出了对于交通线路和建筑位置的修整。他们想重新规划城市布局,也想让整座城市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
可不管是调整线路还是改变建筑位置,这都是必会影响到北京古城墙和众多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
于是,以林徽因和梁思成为代表的一系列建筑学派专家,就针对这个问题与众多北京现代化城市规划专家展开了辩论。
他们认为,城市建设当然是必须经历的过程,但是任何一项现代化建设都不应该以牺牲历史文化为代价。
北京的古城墙,见证着这么多年来的时代变迁,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老北京人的记忆。古城墙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的价值并不比众多的现代化建设更低。
从那场论战当中可以看出,城市开发和民族文化保存本身就有着一定的矛盾。如果要开发种种社会文化资源,那么原始的痕迹必然会受到破坏。
这两者之间,到底该怎样达到一种平衡呢?或许新疆丝绸之路的库车县和新和县能够给我们一个答案。
这两个县城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标,早在21世纪初就建立了民族文化保护博物馆,远远走在了时代发展的前列。
当地政府每一年都会承担巨大的财政支出,专门调拨出一部分经费来维持种种文化产业建设。
在这两个地方的博物馆当中,我们能够看到古时候的新疆人生活的痕迹。
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传统的民族服饰,收藏着古代人民的劳动工具,展览着丝绸之路上众多的精神文明瑰宝。
在博物馆当中,你仿佛能跨越时空,感受到文化线路带给你的独特魅力。
同时,当地人民也采用了一系列新兴的技术来传承历史文化。他们会把传统的民歌录在光碟上,会专门编写记录传统文字的小册子,也会拍摄传统语言教学的小视频。
这些现代化的文化成果载体,为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虽然各项文化保护和开发工作都在逐渐步入正轨,但是毫无疑问,我们还是能够在这两个地方的文化保护现状中看到一些问题。
不管是历史研究专家还是普通民众,大家对于文化线路的概念认知都是不够的,因此也无法清晰感知到这条文化线路所具备的独特历史价值。
社会上并没有建立起一套相对成熟的调和资源开发和历史保护矛盾的机制,一旦这两者发生冲突,人们是没有办法迅速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的。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显然相对于整个城市发展来说是滞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的文化瑰宝,但是其开发的尺度却是相当敏感的。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和创新,这是至今都困扰着当地民众的问题。
如何基于现阶段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而寻找更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也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
调整战略,尊重事实
从丝绸之路新疆段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实各方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力量是相对分裂的。
社会学者在进行学术研究,政府在提供资金支持,普通民众也在有意识地保护和传承,可是这三者并没有有效的结合起来。
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和开发的和谐统一,首先就应该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政府可以在其中占据主导作用,引导社会民众,企业,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团结起来,集中力量解决当前的主要矛盾。
关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政府也应该针对这些问题专门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持。
在经济开发和资源保护这两者发生矛盾时,处理人员可以做到有法可依,也能够更加客观的调和矛盾。
在这两者之间,我们必须要明确一个基本点,那就是文物开发一定是以保护为基础的。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延续其自身价值,而不是了破坏。所以只有在保护的基础之上开发,开发才是有意义的。
另外,及时抓住文化旅游发展的机遇是非常重要的。
文化旅游其实可以给当地的各类文化资源带来新的外界刺激,市场规模的扩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能提升文物资源本身的社会价值。
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当中,逐渐去寻找文物资源保护和资源开发之间的平衡点,这才是当前最关键的问题。
好评 |
|
0% | 0 |
中评 |
|
0% | 0 |
差评 |
|
0% | 0 |
文化行业网 | 大众文化网 | 中国文化传媒网 | 环球文化网-文博收藏艺术门户网站 | 中国文化网 | 百家文化网 | 四川文化网—四川文化网门户网站 | 环球文化网 | 贵州文化网 |